笔记排序
热门 新发布 新回复
京新药业(002020)研报: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稳健增长,营销改革效果逐渐显现

    京新药业(002020.SZ)在2024年上半年展现出了稳健的增长态势,其收入达到了2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2%。其中,成品药收入增长显著,达到13.01亿元,增幅为17.13%;原料药收入为5.01亿元,增长5.66%;医疗器械收入为3.12亿元,增长0.46%。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实现了4.02亿元和3.3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28%和15.19%。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了51.57%和18.88%,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06个百分点和2.44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有所变化,其中销售费用率下降至17.85%,管理费用率上升至5.94%,研发费用率则上升至9.16%。

    公司在成品药营销模式上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内贸成品药营收同比增长约16%,其中院外市场的营收更是实现了超80%的增长。此外,制剂外贸营收也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在原料药和医疗器械方面,公司稳步推进“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一体化布局,并完成了山东化学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深圳巨烽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3.12亿元的营收,与去年相比略有增长。

    京新药业还积极推进“创仿结合”的进程,首个治疗失眠的1类新药京诺宁®(地达西尼胶囊)已经正式发货,并已开发200多家医院,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精神神经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的创新药管线正在持续推进中,包括JX11502MA胶囊和康复新肠溶胶囊的II期临床试验,以及JX2105胶囊I期临床试验。

    基于对公司营销改革效果的肯定和新药地达西尼逐步贡献业绩增量的预期,分析师上调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6.92亿元、8.00亿元和9.27亿元,EPS分别为0.80元、0.93元和1.08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3.3倍、11.5倍和10.0倍,维持“买入”评级。然而,公司仍面临集采降价、药品研发失败和产品竞争加剧等风险。

查看全部
星宇股份(601799)研报:2024年中报业绩点评:2024Q2营收利润同环比高增,盈利能力优化向上

    2024年8月15日,星宇股份发布了其2024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在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54.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0%;归母净利润达到5.94亿元,同比增长27.3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58亿元,同比增长35.65%。尤其在第二季度,公司营收为33.04亿元,同比增长32.07%,环比增长36.98%;归母净利润为3.51亿元,同比增长33.61%,环比增长44.7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6亿元,同比增长36.44%,环比增长40.46%。星宇股份作为国内领先的自主品牌车灯制造商,其主要客户包括德国大众、德国宝马、戴姆勒等豪华品牌,以及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等合资品牌,还有如一汽红旗、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等国内自主品牌。尽管部分合资品牌销量出现下滑,但得益于自主品牌的强劲增长,公司整体业绩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此外,2024Q2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了20.37%和10.64%,较上一季度分别提升了0.73个百分点和0.58个百分点,显示出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费用率方面,2024Q2的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成效。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预计星宇股份2024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29亿元、159亿元和19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3亿元、19.22亿元和24.05亿元。因此,维持对该公司的“买入”评级。

查看全部
孩子王(301078)研报:Q2业绩同比改善,积极推进三扩战略

    孩子王(301078.SZ)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45.20亿元,同比增长8.68%,归母净利润达到0.80亿元,同比增长14.68%。其中,第二季度业绩表现尤为突出,营业收入达到23.27亿元,同比增长12.7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增长18.25%。公司在母婴商品线上销售方面表现出色,线上销售收入达到18.22亿元,同比增长19.32%,占母婴商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上升至46.04%。毛利率方面,2024年第二季度整体毛利率为29.45%,其中母婴商品毛利率显著提升至21.25%。

    此外,孩子王在2024年上半年新增了45家门店,其中包括6家孩子王门店和39家乐友门店,同时关闭了35家门店,期末共有1,035家门店。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已经开始对儿童生活馆进行改造升级,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升级200家门店,并已成功开设了首家加盟店,计划3年内新开1000家加盟店,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在自有品牌销售方面,2024年上半年通过差异化供应链实现的收入达到了5.04亿元,同比增长65.35%。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会员人数超过9070万人,付费会员超过110万人,会员经济持续深化。

    展望未来,孩子王将继续实施“三扩”战略,即扩品类、扩赛道、扩业态,重点发展儿童生活馆、非标增长和同城亲子业务,以应对生育率下降带来的挑战。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00.38亿元、111.46亿元和118.88亿元,归母净利润将达到2.24亿元、2.87亿元和3.69亿元。目前,孩子王的股价为5.32元,维持“增持”评级。

查看全部
春风动力(603129)研报:2024年中报点评:摩托车业务亮眼,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春风动力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达到75.29亿元,同比增长15.73%;归母净利润为7.09亿元,同比增长28.4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摩托车业务表现亮眼,销量达到15.39万台,同比增长55.9%。在国内市场,春风动力的摩托车销量超过250CC的车型已经位居行业第一,实现了14.4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25%;同时,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目前已有600余家网点,并加强了新媒体推广。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出口销量达8.58万台,营收18.02亿元,同比增长45.07%,经销商网络已覆盖1500余家。此外,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推出了多款燃油摩托车新品,还在电动摩托车领域推出了5款新品,增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春风动力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成功举办了CFMOTO DAY品牌日活动,并在2024年上半年的世界顶级摩托车赛事MotoGP中表现出色,成为Moto3组别中唯一的中国制造商,并赢得了历史上的首个中国制造商冠军奖杯。为了进一步推动公司发展,春风动力还公布了股权激励计划,拟向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授予股票期权,此举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预测春风动力在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查看全部
新五丰(600975)研报:产能充裕出栏高增,Q2公司扭亏为盈

    新五丰(600975)在2024年上半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司共计出栏生猪197.13万头,同比增长54%。特别是第二季度,生猪出栏达到104.8万头,同比增长58%,其中活猪销售量为103.5万头,同比增长62%。尽管肉品销售量有所下降,但生猪内销和冻肉业务的营收分别实现了53%和19%的同比增长。受益于猪价回暖及出栏量的增加,公司在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3亿元,归母净利润0.073亿元,这是自2023年以来公司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在养殖方面,新五丰的母猪产能有序扩张,截至2024年6月末,能繁母猪存栏为19.8万头。此外,公司还完成了205万头生猪屠宰年产能布局,并且饲料自给能力显著增强,饲料产能接近120万吨。作为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新五丰得到了湖南省国资委的支持,拥有较强的资金优势。2023年6月,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资15.5亿元,并获得了多家银行的信用授信支持,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授信额度约为60多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为12.05亿元。

    展望未来,预计新五丰2024年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80.37亿元、104.04亿元和119.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亿元、6.08亿元和5.13亿元。然而,公司仍面临一些风险,包括出栏量增长不及预期、生猪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尽管如此,随着猪价的持续回暖,公司有望实现业绩增长。

查看全部
德昌股份(605555)研报:首次覆盖报告:家电汽零多维业务布局,长期成长势能充足

    德昌股份(605555.SH)是一家具备长期成长潜力的企业,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家电和汽车零部件两大领域。公司的主营业务始于清洁电器电机及整机代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吸尘器为基础业务、多元小家电为成长性业务、EPS电机为战略性业务的多层次业务格局。吸尘器整机出口代工构成了公司的基本盘,特别是与吸尘器行业龙头TTI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自2007年起为其供应电机,2012年起供应整机,TTI作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23年的销售额占比超过了50%。在此稳健主业的基础上,德昌股份于2017年和2019年分别进入了汽车EPS电机和多元小家电代工领域,截至2023年,这两个领域的营收占比分别达到了29.63%和7.26%。

    在小家电业务方面,德昌股份通过不断拓展新客户和新品类,实现了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2019年和2023年,公司成功切入了HOT和SharkNinja等优质小家电客户的供应链,将产品线从吸尘器扩展到了个人美容护理(如卷发梳、吹风机)以及环境家居电器(如空气净化器、风扇)等领域。2023年,小家电业务营收达到8.22亿元,2019-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2.82%。鉴于德昌股份与大客户的紧密合作关系以及新品类的持续推出,预计小家电收入将持续高速增长。

    在汽车EPS电机业务方面,公司自2017年开始研发汽车电机零部件,主要产品包括EPS无刷电机和制动电机。2022年,德昌股份凭借其技术实力获得了采埃孚、耐世特、捷太格特等知名客户的认证。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在手的汽车零部件订单已经超过50亿元人民币。随着产能建设的推进,预计汽车EPS电机业务将迎来快速的增长期。

    综上所述,德昌股份在家电和汽车零部件两个领域均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性。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收37.86亿元、47.08亿元和55.57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亿元、5.19亿元和6.41亿元。基于此,我们首次覆盖并给予该公司“推荐”评级。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该股票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海外家电需求不及预期、客户集中度过高、产能建设和爬坡进度不及预期以及汇率波动等。

查看全部
健民集团(600976)研报:公司处于营销改革过渡期,看好后续核心单品增长潜力

    健民集团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同比下降7.02%;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5.16%;扣非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降16.65%。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0.39亿元,同比下降9.46%;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8.49%;扣非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27.23%。工业业务方面,受营销体系改革影响,2024年上半年工业收入同比下降约19%,商业收入则增长约7%。尽管短期内业绩承压,但公司认为营销体系改革有助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原材料成本提高导致毛利率下降,以及广告投入和研发费用的增加也对利润产生了影响。但参股的大鹏药业净利润保持了20%的增长,为公司带来了积极贡献。

    面对挑战,健民集团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应对。公司持续深化品牌驱动战略,加强“龙牡”和“健民”两大品牌的建设,并与央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增强数字化营销能力。同时,公司聚焦重点单品的发展,通过优化销售模式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了龙牡壮骨颗粒的市场份额。在处方药方面,公司坚持学术引领,持续开展医学研究和临床观察,新品七蕊胃舒胶囊的市场开发符合预期。此外,公司还强化了终端管理能力,通过专业化赋能和多样化的终端活动来提升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在药品研发方面,健民集团采取“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的策略。中药创新药项目进展顺利,多个项目正在进行审评和临床研究,并有新立项中药项目4项。对于已上市的中药品种,公司致力于二次开发,提升产品品质和临床应用价值。2024年上半年,公司有三个产品获批上市,并完成了两项研发产品的中试验证。

    展望未来,分析师预计健民集团2024年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37亿元、48.81亿元和53.5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3%和10%;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7.05亿元和8.5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22%和21%。基于此,维持公司“增持”评级。然而,分析师也指出,中药材价格上涨、产品销售不及预期、OTC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新生儿人数下降等因素可能对公司构成风险。

查看全部
华东医药(000963)研报:业绩增长稳健,持续推进创新研发和医美矩阵完善

    医药生物领域的华东医药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稳健的业绩增长,其营业收入达到了209.65亿元,同比增长2.84%,归母净利润为16.96亿元,同比增长18.29%。特别是在第二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05.54亿元,同比增长2.76%,归母净利润达到了8.34亿元,同比增长22.85%,显示出了良好的利润增长态势。基于这样的业绩表现,我们维持对华东医药的“买入”评级。

    支撑这一评级的关键因素在于:首先,华东医药的营业收入保持了正向增长,尤其是在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的增长稳健。其次,公司的医药工业业务持续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48%。此外,公司在创新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多项新药的研发进展顺利。最后,在医美领域,华东医药也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医美板块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14%,并且公司在不断丰富其医美产品矩阵。

    从估值角度来看,我们预计华东医药在2024年、2025年和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47亿元、41.13亿元和49.75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1.96元、2.34元和2.84元。按照2024年8月16日的收盘价计算,市盈率分别为15.4倍、12.9倍和10.7倍,显示出较好的投资价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华东医药的发展仍然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产品研发可能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销售低于预期以及医保谈判降价等因素。因此,在投资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潜在风险。

查看全部
上一页
88 / 27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