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车费改自主核保等折扣系数有望继续开放
车险费改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保险公司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能对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进行一定的浮动,不过为了获得更多竞争优势,如今的车险市场隐隐出现价格战趋势。然而要想解决车险费改面临的阶段性问题,继续深化改革,继续开放自主核保系数等折扣系数很有必要。
竞争围绕价格展开
在商业车险费改初期,财险公司的大部分车险业务选择了“双85”系数,将车险价格一降到底。所谓“双85”系数,即在商业车险费改后,保险公司在自主核保系数和自主渠道系数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保监会设定的系数浮动区间为0.85-1.15,如果把两个系数都定为0.85,则称为“双85”系数。
了解到的独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第一批和第二批费改地区使用“双85”系数的保单占比分别高达71%和64%,剔除较多地区新车折扣自律的因素,在续保保单中80%-90%的保单均采用“双85”系数。
对于这一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各险企销售的依然是同一款车险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竞争主要还是只能围绕价格展开,因此大家只能一降到底。在车险无忧董事长兼CEO帅勇看来,车险费改后险企要做出更合适的定价,需要数据作支持,定价来自于数据细分风险。费改实施时间还不长,险企尚未掌握足够的驾驶数据,也缺乏有效手段连接车主,因此价格也只能一刀切,“这正好说明险企对驾驶数据的缺失和需求,未来谁拥有的驾驶数据多,谁就能获得更多定价的优势,制定出更精准的价格。”他表示。
也正因如此,他非常看好UBI的未来。他表示,UBI的核心是以车险交易为基础,用驾驶数据细分客户风险,把不同的驾驶水平用户,与不同险企的需求连接起来,这是一个对车险重新定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车险重新参与发行的过程。
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在商业车险费改初期,尽管险企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但真正销售的产品仍然较为单一。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产品体系必然进一步丰富,通过创新承保方式,深耕细分市场,或许是中小财险公司开展差异化竞争的一大方向。
“从赔付率角度来看,险企还有进一步让利给客户的空间。”对于车险产品的开发,平安财险总公司个人产品部总经理张振勇表示。从的情况看,在大量车险保单使用“双85”系数的情况下,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费改地区的车险综合赔付率分别为58.2%、59.9%和62.5%,而据介绍,成熟国际市场的车险赔付率介于70%-75%,他建议,可以适度再进一步放开自主渠道和自主核保系数,更多让利于客户。
针对车险引入的车型系数,张振勇建议进一步扩大车型浮动系数。行业费率测算组依托大数据,参考国际经验,制订了我国首个车型费率分级方案,将车型按照风险成本大小划分为100等级,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在产品体系方面,张振勇表示,可在现有综合型示范条款上率先开发全面型条款和基本型条款,并在适当的时候放开创新产品开发,如汽车延保、UBI等新型保险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在这些方面,部分险企已经有所行动。某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险企面临费用节节攀高的问题,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探索转型发展之道。该公司正在探索新型承保模式,与中交兴路开展商用车UBI产品定价及业务合作,共同首款UBI产品“车旺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产品,通过对车辆的行驶状态采取实时监控,同时与驾驶员实现互联网、APP动态交互和高频互动,对其高风险行为进行友善提醒,从而将风险过程管控前移,有效降低赔付率,实现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工程。“通过UBI项目累经验数据,充分发挥车联网等新兴技术对效益的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强调,随着车险市场化的深入推进,要求险企有更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必须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去适应改革,创新业务模式,通过深耕细分市场逐渐积累数据、品牌和资源,以求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