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六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保险是保风险,和理财没有关系
保险既具有保障功能,又具有投资理财的功能,是家庭理财的工具之一,保险拥有与银行存款、证券投资等理财工具的特点。
1.保险是一种制度安排,拥有分担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经济补偿职能的功能。通过保险理财,投保人获得了保险保障,实现了对危险损失的风险转移。
2.保险是避税的摇篮。虽然现在我们国家没开始征收遗产税,可是种种迹象显示国家是想征收的,只是暂时没有征收。遗产税的征收比例一般在40%左右,就算你的资产过亿,不代表到时候你会拥有几千万的流动资金。如果你想把自己的资产完整的留给你的后代,购买保险是最好的途径。因为,一旦这天到来。它马上就能变现成为现金,解决后代的现金问题,从而保住产业。
误区二:我现在工作单位稳定,又不是自由职业者,不需要买保险
工作稳定的中年人认为自己有社会保障,再购商业险就是浪费。虽然工作稳定并拥有基本保障。但商业保障仍是一个重要的安心投资,调查表明退休后生活水平下降比例很大。因为许多津贴是与职务相匹配的,退休后便不能享受此待遇了。如果我们尽早买了逐步还本兑现的商业保险,到了退休后恐慌和失落就小多了。社保是广泛覆盖需要个人负担一定比例的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的自费部分需要商业医疗保险进行必要的补充。如果购买住院补贴类商业医疗保险可用一定金额的住院补贴来弥补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报销的不足部分社会医疗保险在统筹基金的应用上通常规定了最高支付限额。在药品的应用等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如不少突发重疾基本医保覆盖的只有甲类药,而其它类药都是自费的。不少保险公司重大疾病保险都是确诊即给付保险金,让被保险人在不幸患上重大疾病的同时,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医疗费用作为救命资金。
误区三:我收入还不错,单位又办了社保,不需要买保险
社会医疗统筹基金的保障采用的是“保而不包”的原则,存在“高覆盖范围、低保障水平”的特点。因此,无论是费用报销的比例,还是保障的范围,都有一定的风险缺口,这就需要个人购买商业险加以补充。以医疗保险为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个人住院医疗费用设定有起付线和封顶线。社保只对起付标准以上、最高限额以下且符合报销范围的费用按比例支付。报销范围上也有限制。某些药品(新药、进口药、贵药等)以及一些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都不在社保医保报销范围之内。在疾病期间经常发生的费用,比如营养费、护工费、收入损失等更不在报销范围之内。
另外,社保是事后给钱,而如果投保了商业保险中的重疾险,则是确诊后就给钱,可以弥补很多家庭没钱治病的困境;另外,商业保险的身故赔付往往可以解决被保险人家人的生活困境。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重疾险一般都有豁免条款,被保险人一旦发生合同约定事故,即无需缴纳后续保费,但保障继续有效,而社保医疗的享受前提是按规定连续不断按时缴费。
误区四:得了重病,保险又治不好,保险没有用处
身体健康的人更需要买保险,若身体不健康了,再想投保就来不及了。而且投保时也需要你身体健康,不然也不符合投保的标准。健康的身体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但是谁也不敢保证经过岁月的流逝健康不会受到影响,毕竟很多事情的发生并不会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由某保险公司发布的《2010年度理赔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31-60岁成为重大疾病和死亡赔付的集中年龄段,理赔统计显示,恶性肿瘤是导致重大疾病赔付的最主要原因,有近八成的重大疾病理赔是因为罹患恶性肿瘤而导致,合计占67。5%。如果这些调查对象并没有投保,那么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误区五:意外太偶然,不会这么倒霉轮到自己的
有些人认为每年花几百元钱购买意外险太不划算,这个世界这么大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发生,即使有意外发生也不一定轮到自己,这是一种侥幸心理。意外是突如其来的客观事故,它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什么时候光顾到谁头上,谁也说不准。也正是因为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我们才更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它具有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互助特性,尽管意外事故发生给人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灾难,但如果投保了一定保额的意外险,这份保障至少可以使受难者及家属在经济上得到相当的援助,在精神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安慰。每个人都需要保险只是很多人都像鸵鸟般将自己的脑袋深深地埋进沙子里,以为危险就不在了往往有很多人在病理诊断书开出来后,才开始打电话咨询保险事宜,这个时候花再多钱也买不到保险了。
误区六:我收入比较低,没有钱买保险理财
保险不是奢侈品,是一般的消费,它与食物,衣服,居所一样是日常生活所需的。我们每天拿出5元买寿险,并不会影响日常的生活,却能保障我们全家的生活。而真正昂贵的,付不起的是我们失去谋生能力以后家庭的生活费,小孩的教育费,医疗费等。所以现在买保险的费用与家人在没有这份保障的情形下可能付出的代价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