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APP之OK车险知识详情
OK车险,是2014年一款手机APP,主要是办理关于汽车保险的投保、理赔、借贷等业务。但是这款APP最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还是因为那两项著名的“奇葩保险”——贴条险和堵车险。关于这个神秘的车险APP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模式概览
OK车险是一家依托智能手机做UBI(基于驾驶行为设计保险)的互联网车险平台。平台在功能上整合了车险算价、加油、违章查询与代办等服务,并了比较有吸引力的堵车险和贴条险。用户通过手机APP关联GPS后还可以进行对驾驶行为监测并打分。
用户需求与行业背景
对用户来说是有购买车险需求的,特别是必须上的交强险,这是没有疑问的。好车对商业险也存在购买需求,但各地并不相同,比如河北车主的习惯就是只交强险。
但购买车险一年就一次,而且是到期再上,这种频次很低的产品是无法作为入口出现的。即使OK车险开发了堵车险和贴条险等看似高频的产品,但要明白,这类产品形式只是获取客户的一种手段。同时相较于违章查询动辄数千万级的用户量,以及养车洗车等动辄数百万级的用户量,作为一个车险APP五十万以内的用户量都已经算是天文数字。所以车险的入口梦就不用想了,它只能作为一个高利润的产品出现。
事实上,车险的利润也确实足够高。经变革家对于全国多个地区的车险返佣比例调查发现,做到投保金额的40%以上是非常普遍的事,变革家所调研的保险公司最高返佣额甚至可以做到70%。而其中强制险和商业险又稍有不同。总之,这么高的利润空间,也足够OK车险这样的中间商在渠道建设和合作推广上做些动作了。所以,如果大家细细观察身边的商业现象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商业创新的背后其实都有车险的影子。而OK车险只是其中一家而已。
对保险公司来说,获取用户,提高业绩是第一位的需求。任何平台或项目在进入保险行业时都是没门槛的,就是看你愿不愿意去跟作为“纸老虎”的保险公司谈的事。具体合作形式是公司间合作,还是“创始人”个人与保险公司合作各种灵活,各种让利的花式推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保险卖出去。
商业模式和产品逻辑
入口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从OK车险的产品形式上看,团队显然是想以车险作为核心业务的。但在上文变革家已经以“频次”过低否定了车险作为入口的可能性。如果变革家的会员们认为OK车险里的加油、违章查询和车贷等功能会撑起它的入口地位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想加油的人会想起一个车险平台吗?想查违章的人会去一个车险平台吗?所以在OK车险里使用这些附带服务的用户是由车险这个入口导入的,入口过小也只能让它附带的这些加油和违章查询的用户数量更少。
联合合作伙伴是核心。既然车险无法作为入口,那它只能作为一个高利润的增值产品,通过有利的渠道进行售卖。这时和外部合作伙伴分账的可行性就非常大。所以大家就可以看到它的一大堆很牛气的“销售渠道”,比如京东、携程、滴滴和Uber等。这种渠道的开拓是有价值的,确实也可以带动它的车险的销量。
最后说一下关于UBI(基于驾驶行为设计保险)的问题。汽车后市场的创业项目们纷纷都利用现有的资源切入了“车辆行驶轨迹”(LBS)以及和OBD相关的市场。大家都指望着通过掌握车辆行驶轨迹,来寻找向车主在更恰当的时刻介绍更恰当产品的机会;以及通过对车况的分析,提前预测和通知到车主接下来的关于汽车本身的消费行为。这个逻辑放到了车险领域,就产生出了UBI。从道理上和未来趋势上讲,基于UBI模式设计车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但现状是,保险公司对于车险的态度依然是“售卖”为王,而不是“产品设计”为王,通过搜集数据去和保险公司谈合作是没有太大吸引力的。即使数据有价值,做位置导航服务的公司也会跑在做车险服务的公司前面。而且通过大数据的计算,车险的风险区间已经相对固定。即使给每辆车都辛辛苦苦增加了一个“监控系统”,但在操作时也并不会降低多少保费,而更容易沦为一个“营销噱头”。这对于车险公司特别是销售部门没有吸引力。但对于OK车险这样的项目来说,UBI后面的数据却可以向其他方向比如养车、加油等做延伸。不过由于车险的入口过小,这也只是想想而已。
总结建议
关于京东东家项目OK车险,变革家认为:(1)车险不是一个入口,把车险作为入口的思维会出大问题。(2)车险的高利润决定了OK车险作为中间商可以和各种合作伙伴有各种新玩法来售卖车险。(3)这是一个好的生意,核心在策划能力。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