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真的能够完全保障健康吗
商业健康险真的能够完全保障健康吗?商业健康保险在人身险中,是非常热门的一款险种。购买情况也是常年增长。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购买商业健康险之后,真的更够获得财务和医疗上的风险保障吗?答案不然。
过去五年中,中国的健康险经历了从年增长率2%到41%的飞跃,平均年增速远高出寿险。健康险总保费也从2010年的67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587亿元,占整体人身险(包括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险)的比例从6%增加到12%。
然而,与健康险规模增长不相匹配的是保险给用户提供的保障并没有真正上升,用户也没有真正从健康险上获得真正的财务和医疗上的风险保护。事实上,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健康险市场中,大部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障型产品,其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对用户也无法形成长远意义。解释这一点需要从中国健康险的发展特性开始。
首先,非真正健康保障类产品或有局限性保障产品占了大多数。2014年,中国健康险总保费达到1587亿元,过去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4%,但是这种势头并非可持续。在2014年的保费中,700多亿是定额赔付产品(以重疾险为主),另有700多亿为企业企补产品,在医保范围内或在很有限的医保范围内提供部分医疗保障。真正提供健康保障的产品在中国还很少,或者局限于高端市场而无法被大部分人接受,因此,真正的保障还远未开始。
推动市场增长的局部保障产品有几个共同特征。第一,保障的程度低而且有局限,不能在医保基础之上提供有力的保护。第二,没有生病后的服务介入,主要是和条件匹配然后被动理赔。比如灾难性疾病发生时获得一笔钱,但是无法享受任何医疗服务或帮助去治愈疾病,这种保障只是财务上的(而且还不够)。第三,保险公司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和用户的长期关系建立上。无论是重疾险还是企业企补产品,市场价格战都很严重,用户(个人或企业)经常换保险供应商,保险公司一味追求价格取胜,市场没有真正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去长期留住这些用户。因此,整个市场缺乏真正有保障和服务功能的产品,是中国健康险发展不可持续的主要风险。
在除去上面两部分的剩下的几十亿元健康险市场中,大部分是保费较高的高端医疗险,这部分产品从外籍人士起家,现在逐渐扩展到本土富裕人群,但由于价格因素以及就医网路偏重昂贵私立医院,很难成为市场主流,未来也没有办法成为健康险的主力。
因此从产品和保障的角度来看,真正能让中国市场上的广大用户获得除了医保之外的医疗保障的产品还没有真正出现。
第二,支撑真正有保障的健康险发展的土壤还很薄弱。中国的医保方向是普适性,先保证广度,再考虑深度。这种广覆盖的原则下,商业保险可能生存的空间就是在医保无法覆盖的地方提供额外保障,以及提供体制内医疗服务所无法提供的差异化服务。在这种土壤下,商业化运作本身就是补充的形式,但缺乏推动消费者或企业购买的动力----税收上的优惠。比方说,中国其实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主,他们游离在医保外或给自己缴纳医保的水平很低,不能保障他们和其家庭的医疗风险。但税收方面优惠的土壤还不具备,很难给这些人动力去购买补充保险。因此,缺乏良好的土壤给予购买者动力,保障型的健康险很难真正发展起来。
第三,中国的健康险的团险市场还很薄弱,缺乏推动力。一个成熟的健康险市场的团险比例大概可以占到40%以上。团险比个险容易控制风险以及防范逆选择,一个成熟的团险市场意味着需要成熟的渠道和专业的销售人员去销售产品。这种渠道相比电话、银保、个人代理人、网络等手段更为专业,可以销售更为复杂的产品(如全方位保障产品),而不是中国市场上出售的大部分简单局限的产品。正因为中国缺乏成熟保障产品的根基,而且对企业端购买保险作为福利的支持土壤也很弱,所以整体才没有出现成熟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以至于整体健康险的大方向仍然往风险较高的个险在发展。
最后,健康险在的医疗大环境里只能重产品,后端的服务很难真正跟上发挥作用。这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的医院相对商业支付方处于绝对的优势,并不存在需要从商业保险带客流的问题。即便是公立医院的VIP部门也已经非常拥挤,从高端医疗保险带量并不是他们首要的考虑。第二,中国公立体系内的医疗服务定价被严重低估,低服务费无法支撑医生的薪酬,因此整个体系转向从药品获利。这种定价长期已经在用户心中植根,用户愿意为药品付钱而不是服务,因此体制外以诊金为核心的服务模式还没有发展起来。缺乏这样体制外的医疗服务市场,也导致商业保险没有找到真正能有效帮助其控制费用的服务方,而体制内的机构和商业保险无论在信息还是服务上都是跟他们不能联通的,商业保险没有办法形成其影响力。
因此,短期内商业保险仍然不得不把核心放在产品设计上,在后端的服务上,在的大环境下是很难影响医生和医院的。这直接限制了商业健康险保障类产品的发展。
总结来看,中国的健康险仍然处于早期在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上不断试水的阶段,市场上能够为用户提供真正医疗风险和财务风险保障的产品还没有出现,整个土壤也并不利于真正有医疗保障理念、懂得保障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提供商和销售方的发展。真正的有保障意义的商业健康险还远未开场。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