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40年和35年养老金差多少?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2024年又有一批新的人步入退休年龄,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近日有人提问为什么有些地区35年工龄的养老金比40年工龄的养老金还要多呢?很多人陷入了疑惑,不要担心,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解释养老金是如何计算得出的,工龄40年和35年养老金差多少。
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和个人共同缴纳的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规定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缴费年限达到十五年时,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了。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呢?我们首先要知道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有含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才有过渡性养老金,具体的计算公式是: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系数。
基础养老金是根据当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以及个人月平均工资进行计算的,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养老金计发基数取决于当地上一年的全口径在岗平均工资,因为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每个地区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也不一样。平均工资是指个人参加养老保险期间的平均工资水平,个人缴费基数一般是在当地养老金计发基数的60%—300%进行缴费,如果月平均工资低于60%的缴费档次也是按照缴费基数下限进行缴费,如果月平均工资高于300%的缴费档次那就是按照缴费基数上限进行缴费。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指个人实际缴费的部分,个人的缴费金额和缴费年限会直接影响到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数额,具体的计算公式是: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通过上面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影响养老金待遇水平的除了工龄,还有养老金计发基数、个人缴费指数。很多人认为工龄越长退休金越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养老金的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工龄40年和35年养老金差多少需要根据实际的缴费情况来看,下面举个例子说明:
1、假设当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8000,工龄40年的刘某按照60%的缴费档次缴费(含视同缴费年限12年),工龄35年的程某按照100%的缴费档次缴费(含视同缴费年限7年),都在2024年满60周岁的时候办理退休手续,他们的退休工资分别是:
刘某:
基础养老金=(8000+8000×60%)÷2×40×1%=2560
个人账户养老金=8000×60%×8%×12×40÷139=1326
过渡性养老金=8000×60%×12×1.3%=749
刘某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是2560+1326+749=4635元
程某:
基础养老金=(8000+8000)÷2×35×1%=2800
个人账户养老金=8000×8%×12×35÷139=1934
过渡性养老金=8000×7×1.3%=728
程某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是2800+1934+728=5462元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程某每个月的退休金比刘某多了827元。
2、假设王某在A地工作40年,A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7500,曾某在B地工作35年,B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8500,王某和曾某都是按照100%的缴费档次缴费,在2024年满60周岁的时候办理退休手续,那么王某和曾某退休后每个月的养老金分别是:
王某:
基础养老金=(7500+7500)÷2×40×1%=3000
个人账户养老金=7500×8%×12×40÷139=2072
过渡性养老金=7500×12×1.3%=1170
王某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是3000+2072+1170=6242元
曾某:
基础养老金=(8500+8500)÷2×35×1%=2975
个人账户养老金=8500×8%×12×35÷139=2055
过渡性养老金=8500×7×1.3%=773.5
曾某退休后每个月的退休金是2975+2055+773.5=5803.5元
通过计算可以看得王某每个月的退休金比曾某多了438.5元。
综上所述,40年工龄和35年工龄养老金差多少需要根据实际的缴费情况进行计算,计算养老金时不能只看工龄,盲目地认为工龄越长退休金越多,除了缴费年限,养老金计发基数以及个人缴费水平也在影响着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但是不变的是,养老保险提倡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水平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可以领到的养老金也就越多。以上就是关于工龄40年和35年养老金差多少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