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常见问题解答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办理流程
个人投资者持本人借记卡(或存折)至营业网点,在签署《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理财产品总协议书》和进行风险测评后,可在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或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办理理财产品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投资者应仔细阅读包括上述总协议书、《产品说明书》在内的理财产品文件,签署后即视为您授权及同意中国银行作为本理财产品的管理人,代表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将募集资金进行投资和执行相关操作,并且有权代表投资者行使基础资产交易项下与其他交易各方进行交易所享有的全部权利。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在柜台办理购买、撤销、赎回等业务能不能代办,代办的规定是什么?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签约、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均要求本人亲自办理,不得代办;产品认购、申购、赎回业务可以代办。
代办的具体要求是:认购或申购、赎回中国银行理财产品时,已签约客户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存有认购资金的活期一本通、活期存折或借记卡到我行网点办理。由他人代办须持有公证处的公证委托书。委托书中应明确预购买的产品,及委托人已充分了解此类产品,并阅读了产品的风险提示。由代办人填写《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书及客户交易信息确认单》(见附件,以下简称《风险揭示书及交易信息确认单》),并抄录“本人已阅读风险揭示,愿意承担投资风险”,由代办人签字确认,并注明是代办。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主要问题
1.背离代客理财本质
中国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初衷应当是代客进行资产管理,通过专业化运作,引导老百姓将闲置资金投向有增值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领域,实现财富保值增值,银行则在与客户共赢中获取中间业务收入。
2.期限错配
为了使理财产品获得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银行通常选择滚动融入短期、成本低廉的资金,投向期限较长、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更高的资产,通过期限利差来实现银行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产生了理财产品成本与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期限的错配。
3.资金池不透明
银行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不断募集资金,每一种理财产品的发行时间、投资期限、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虽然不同,但是募集的资金都进入同一个“池子”,同时,银行不断拿出信贷资产组建“资产池”,多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着资产池里的多笔资产,单笔产品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与整个资金池挂钩,产品不能单独核算、不透明,这就是银行理财的“资金池”模式,资金池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一一对应进行监管,到底是投向什么产品不清楚,银行的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清楚,客户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如何测算也不清楚。
4.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
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足,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