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三:流动性风险
某些理财产品期限较长或投资于难于及时变现的金融产品,在理财产品存续期间,投资者在急用资金时可能面临无法提前赎回理财资金的风险或面临按照不利的市场价格变现所致的亏损风险。为了能够减小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投资者可以进行资产配置,将一部分闲置资金投资于随时可以赎回的高流动性产品,以免用钱时不能够及时赎回。此外,需要关注的是,现金管理类产品有巨额赎回的条款限制,一旦客户集中赎回达到一定比例,银行有权利拒绝或延期处理。
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高达13万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在6月到期。短期内,偿还这些到期的理财产品将是内地银行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关于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究竟有多大,一直存在争议。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相当于商业银行存款的16%,但中等规模银行的比率更高。由于“发新还旧”是到期理财产品最主要的偿还渠道,因此,流动性风险是理财产品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产品期限短、基础资产流动性差且存在期限错配、投资者不稳定等特点,都带来了流动性风险。
银行理财最大的风险在于资产本身,如果中国制造业企业、地方融资平台与房地产开发商出现偿付问题,整个链条上的参与者都会受到波及,商业银行表内资产的不良率也可能飙升,单单应对表内风险都可能力有不逮,更不用说兼顾两头。
当然,部分中小银行在流动性问题和资本压力的倒逼下,将理财作为揽存手段,产品定价严重脱离其真实水平,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制度又不健全,一旦市场出现不利波动,连锁性兑付问题不容低估。因此,监管层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和风险预警,以及银行完善对理财资金投资运作的管理、厘清参与方的权责关系,确保风险及明晰责任,都是十分必要的,而解决最大的潜在风险,决不能仅仅盯住银行。
就中短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带来的最直接风险是对整体流动性的负面影响。一轮“钱荒”席卷银行间市场,虽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资金的流出,随着相关部门加强对投机性外汇资金流入的监管,以及国际资金纷纷从新兴市场撤离的示范效应,前期进入国内的国际资金重新流出,导致国内资金市场出现超预期紧张。但到期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兑付缺口,同样也导致了资金需求的大幅上升和预期年化利率坚挺,因此,如果政策方向未变,随着理财产品的到期,7月前银行间同业拆借预期年化利率还会继续上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加快了金融体系“去杠杆”的步伐,这些监管政策的实施放大了市场资金需求,导致整体流动性趋于收敛。从管理层的种种表态来看,政府开始试图减少对流动性的依赖,货币投放方式的改变对流动性形成压制,国内流动性增速或将进入下行通道。这也就意味着,起码在6月份,市场流动性偏紧与理财产品兑付缺口将出现叠加,势必加剧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