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信贷资产证券化指什么
5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并提到要继续简化程序,鼓励一次注册、自主分期发行,支持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对试点银行腾出的资金,会议明确提到要重点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领域建设。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什么意思?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意义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原本不流通的金融资产转换成为可流通资本市场证券的过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过程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帐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信贷资产。信贷资产是指银行所发放的各种贷款所形成的资产业务。贷款是按一定预期年化利率和确定的期限贷出货币资金的信用活动,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最重要的项目,在资产业务中所占比重最大。
那么什么是证券化?一般来讲,银行信贷资产是指银行发放的各种贷款以及应收账款,通常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商用房抵押贷款、工商业贷款、汽车贷款以及应收账款等。按资产质量划分可分为高质量(根据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曹凤歧教授的观点:高质量资产是一种能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有持续一定时期的较低比例的托欠违约率、低损失率的历史记录的资产)和低质量信贷资产(通常指的是银行不良资产)。
所谓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将其缺乏流动性但在未来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信贷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进行分离和重组形成资产池,进而转换为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资的过程。
信贷资产证券化资金规划如何分配?
还不清楚此次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将如何分配。而在2013年新增的3000亿元试点规模中,国开行获配其中1000亿额度,2005年至今国开行已累计发行总规模1322亿元的证券化产品,是国内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时间最早、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高、品种最多的银行。
新闻链接 银监会: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