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这等好事?保险公司约你免费体检,到底去不去?
日常有消费者反映自己准备买某家公司保险,因为过往病史加上肥胖,保险公司下了体检函。去体检查出很多疾病,不仅被拒保,而且留下身体诸多指标体检异常记录,以后再买保险就需要如实告知,投保就会比较困难,你是否有类似遭遇?
保险公司约客户体检需要付出体检成本,是否下体检函有规律可循,面对体检函怎么办才好呢?保险公司免费体检靠谱吗?如果消费者保障没有买全,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体检。
本期话题分析:
保险公司下体检函的主要目的
哪些情况下投保会被下体检函?
约定体检的常见结果
面对体检常见的应对方式
一、保险公司下体检函的主要目的
一般投保健康险,如重疾险或医疗险时,健康告知最常问的三个问题就是门诊、住院或体检情况,这种询问的目的在于:
体检主要目的判断未来的风险。
换句话说,当保险公司觉得承保这份保单未来风险比较大,或者客户提供的现有情况无法判断未来风险时,就会通过下发体检函的方式,预约客户体检来判断未来风险。
二、哪些情况下会被下体检函呢?
日常最常见的几种情况:
1、过往病史缺乏参考资料(最常见的情况)
示例一:十几年前做了一个子宫肌瘤手术,手术后一直没有察觉异常,客户也就没有去复查。
如实告知以后,保险公司无法判断十几年前的子宫肌瘤究竟怎样,下体检函,约客户做B超检查子宫情况,再做核保决定。
示例二:客户多年前查出有乙肝,是病毒携带者,平时没有异样,医生只是说注意饮食,不要熬夜,客户也没有关于乙肝的检查资料。
此时投保保险公司无法知道消费者乙肝是否恶化成小三阳或大三阳(严重影响是否承保),此时下体检函,检查乙肝五项,然后再核保。
保险公司下体检函,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常见的如:
2、投保保额超标
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契约承保的风控,对每个年龄段免体检的保额都有明确限制,针对一线城市或二线城市往往还有差异,这种体检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比如,某保险公司规定:
50岁以上人群,买的重疾保额超过10万必须体检,消费者投保以后,不管身体是否健康,都会下体检函,且是全面体检,不仅检查常规血糖血压,还是检查重要器官是否异常。
3、投保特殊产品
保险公司设计产品时,有体检版和免体检版。比如一些定寿产品如果买体检版,不仅可以买到更高保额,费率还会便宜很多;有的重疾险上传体检报告,可以额外奖励保额。
比如某定期寿险:
不少消费者为了省钱,真的跑去做体检。
4、医保卡外借
有的消费者将医保卡外借,给家人或朋友在医院看门诊使用,而且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敏感疾病就诊。
有的保险公司在消费者如实告知以后,可以投保,但是会下体检函,针对被保人全面体检,体检通过以后,可以承保。
三、约定体检的常见结果
1、标准体承保
保险公司认为体检结果符合投保要求,按照标准体承保,保单生效。
2、除外责任承保
比如有高血压,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除外承保,意味着后续发生高血压或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中风等不赔,发生其他疾病还可以赔。
如果身体健康,被保险公司体检查出疾病,做除外承保,那就是自己送上门挨坑。
3、加费承保
比如超重或乙肝等,可能加费承保,保单有效,只是交费金额比正常健康体投保要高,不影响以后理赔。
4、延期承保或拒保
如果体检查出严重情况,可能面临延期承保或拒保,这是最坏的一种情况。
四、面对体检常见的应对方式
面对体检函,如果体检通过,自然是好事,既拥有了保障,又相当于做了一次免费体检。
但是风险在于要是体检不通过,留下延期承保、除外承保或拒保记录,体检异常记录会影响以后买保险。
一般保险公司下体检函以后,消费者可以在约定时间内去指定机构体检,但是如果没有去,往往本次投保会自动退费,不会产生核保记录,所以消费者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如果一个人有一定的病史,担心被体检,可以考虑:
1、寻找替代产品
一些互联网重疾险和医疗险有智能核保功能,有些疾病智能核保以后可以直接承保,免除体检担忧。
如果看到产品本身比较好,且可以承保的,可以先投保,过了等待期正式生效,再考虑买可能需要体检的产品。
2、主动复查
针对过去体检异常记录或病史记录,自己去医院做专门的复查,一般保险公司认可近半年内的复查诊疗资料,投保时提供资料,往往可以直接下核保结论,避免保险公司下体检函可能筛查身体其他指标。
总结:日常投保过程中, 很多时候并不担心下体检函,而是担心体检范围和体检结果,如果只是单项指标专门体检,问题不大。
比较担心的是全面体检或所有重要器官的体检,体检范围扩大,可能查出健康异常,不仅影响本次投保,还为以后投保埋下隐患。
作者:梧桐保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