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用户321143
湖北
他的笔记 更多
明确贷款上限、禁止出租出借牌照
明确贷款上限、禁止出租出借牌照

# 《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 背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新监管措施,继2020年后再次加强对小额贷款行业的监管。
- 现状: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6550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达8431亿元;其中网络小额贷款公司179家,贷款余额1739亿元。

# 行业表现与问题

- 正面作用:头部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和特定产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为长尾客户提供融资支持。
- 存在问题: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经营管理不善、信用风险高、过度营销等问题。

# 监管措施要点

- 贷款余额:对标金融同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有限制。
- 融资杠杆:总计不得超过净资产5倍。
- 牌照使用:明确禁止出租及出借小额贷款牌照。

# 准入门槛未明确

- 注册资本:2020年规定网络小额贷款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跨省经营不低于50亿元。
- 《暂行办法》:未直接规定注册资本门槛,强调不得跨省开展业务。

# 过渡期安排

- 过渡期:不超过1年,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单户生产经营贷款上限1000万元的过渡期不超过2年。

# 贷款余额对标金融同业

- 贷款集中度:对同一借款人的各项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净资产的10%。
- 个人消费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对自然人用于消费的贷款余额上限为单户20万元。

# 不得出租、出借牌照

- 融资杠杆:通过非标准化形式融资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一倍,标准化形式融资的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四倍。
- 禁止行为:不得出租、出借牌照,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主体提供放贷“通道”。

# 监管展望

- 未来方向:明确支持政策,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0
0
银行风险提示与市场背景: 不法贷款中介的业务风险及监管措施
助贷乱象及银行风险提示
- 多家银行自8月起发布风险提示,声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合作,并警告投资者注意不法中介的风险。
-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贷款中介大量出现,其中部分不法中介利用消费者的资金需求违规操作,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侵害消费者权益。

不法贷款中介的三大业务风险
1. 违规转贷风险
- 不法中介诱导消费者将房贷转换为经营贷,并承诺降低利息。
- 违规使用贷款可能导致银行要求提前还款或解除合同,消费者需承担违约责任。
2. 贷款诈骗风险
- 通过假冒银行名义发布贷款广告,误导消费者办理业务。
- 伪造资料帮助不合格消费者申请贷款,或怂恿消费者从多平台借款以快速获利。
3. 信息泄露风险
- 要求消费者提供敏感个人信息,存在非法出售或滥用这些信息的风险。

监管措施与综合治理
- 监管部门加大对不法贷款中介的打击力度,包括加强联合研判和刑事打击。
- 开展专项行动,针对违法营销、骗取贷款、非法放贷及非法催收行为。
- 解决此问题需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与消费者共同努力。
0
0
商业银行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1万亿元
商业银行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1万亿元

- 8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住建部于6月联合发布通知,旨在提高“白名单”项目的推送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发挥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的作用。
-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自1月份建立以来,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当前,商业银行已审批“白名单”项目5392个,审批通过的融资金额接近1.4万亿元。
- 各城市协调机制正全面了解在建已售未交付项目信息,对于需融资支持但未达“白名单”标准的项目,将提出改进建议并加强协调。

房地产融资情况

- 金融监管总局指导金融机构多渠道提供房地产融资服务,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保持稳定增长。
- 截至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4000多亿元;经营性物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并购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
- 今年1-7月,商业银行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1万亿元,支持了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下一步计划

- 金融监管总局将联合相关部门继续推动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责任落实,更好地发挥城市协调机制的作用,持续提供房地产金融服务,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0
0
注意防范贷款“套路”行为
注意防范贷款“套路”行为

# 片面信息披露隐藏产品风险“套路”
- 息费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贷成本。
- 实际放款少于合同约定(如“砍头息”)。
- 高额隐形费用与宣传不符。

# 互联网界面设置暗藏“套路”
- 在产品展示或支付环节诱导使用信贷。
- 默认或强制勾选捆绑搭售。
- 目标群体:老年人、风险定价不敏感者、非理性消费者。

# 互联网贷款不当营销“套路”
- 分析并滥用消费者行为数据。
- 诱导借贷或超前消费。
- 侵犯公平交易权。

# “套路贷”犯罪“套路”
- 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
- 伪装成“创业”“求职”“美容”等服务。
- 形成虚假债权债务。

天津金融监管局的风险提示

- 完善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 提醒消费者警惕虚假宣传。
- 合理使用消费信用贷款。
- 警惕“债事服务”等诈骗活动。
0
0
银行信贷“小月”谋破局
银行信贷“小月”谋破局

# 银行积极挖掘有效信贷需求

- 银行正积极寻求突破信贷“小月”困境,通过走访企业和深入园区来挖掘有效的信贷需求。
- 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和小微企业被确定为下半年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

#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信贷投放质量转变

- 银行聚焦于提高信贷投放的质量而非数量,反映其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关注。
- 分析预计全年信贷增量将低于去年,信贷投放将趋于合理均衡,进入“淡总量,优结构”的新常态。

# 银行走访与摸底需求

- 7月新增信贷规模偏低,票据融资增多,显示实体企业融资意愿较弱。
- 银行通过走访企业的方式,了解并挖掘潜在的资金需求。

# 信贷投放重点

- 多家银行计划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特别是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
- 科技金融成为新竞争焦点,银行将科技创新企业列为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之一。

# 信贷均衡投放趋势

- 银行越来越注重信贷投放的均衡性,避免业绩冲量,确保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 监管层强调信贷投放应注重质量而非规模,推动信贷投放更加均衡和稳定。
0
0
多家银行否认与贷款中介合作
贷款中介乱象与监管应对

# 小李的经历
- 小李一个月内接到三次贷款推销电话,声称来自银行,实则为民间贷款中介。
- 中介自称与银行有合作关系,难以辨别真伪。

# 贷款中介乱象
- 近年来,贷款中介假冒银行、夸大营销、引导不当贷款行为频发。
- 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违规转贷行为卷土重来。

# 银行与监管行动
- 8月以来,多家银行发布警示,否认与贷款中介合作,提醒注意风险。
- 银行声明未委托第三方进行贷款营销,不收取额外费用。
- 部分银行表示将追究第三方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 监管升级
- 监管部门加强联合研判和刑事打击力度。
- 多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打击不法贷款中介。
- 行业协会发布警告,提醒消费者警惕诈骗行为。

# 具体乱象
1. 违规营销:中介假冒银行员工,夸大服务效果。
2. 骗取贷款:协助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获得贷款。
3. “包装骗贷”:伪造资料帮助通过贷款审核。
4. “AB贷”误导:误导消费者使用他人身份申请贷款。
5. 非法催收:采用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进行催收。

# 持续挑战
- 中介机构分散且流动性大,监管难度较高。
- 消费者应警惕并保留相关证据以防受害。
0
0
多地监管开展专项打击
多家银行发声 警惕不法贷款中介
- 农行河南省分行发现社会上有中介办理个贷信息,引导客户办理个贷并索取中介费用。
- 分行声明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机构及个人开展个人非房贷业务合作。
- 分行及下辖机构的所有个人贷款业务均由各经办支行、网点自行营销办理。
- 分行不收取任何中介费、代办费、手续费等,贷款年化利率即综合资金成本。
- 若有工作人员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分行将严肃处理。

下半年多家银行均对不法贷款中介“宣战”
- 7月以来,包括浦发银行、微众银行、太原农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发布了防范不法贷款中介的风险提示。
- 银行强调所有贷款业务均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合作,无需缴纳中介费等额外费用。
- 提醒消费者通过正规银行网点、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业务,警惕不法中介侵害权益。

有省份已启动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打击行动
- 中共江苏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打击整治不法贷款中介专项行动的通知》。
- 行动旨在严厉打击不法贷款中介的违法行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 专项打击行动将持续至2024年12月底,要求各商业银行等贷款机构上报自查报告及合作机构清单。
0
0
央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1000亿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 日期与机构: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
- 决策内容:新增重庆、福建、广东等12省(区、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
- 目的:支持受灾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
- 支持对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

下一步行动

- 督促使用:督促相关分支机构充分利用新增额度
- 指导方针: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融资需求,简化程序,加快审批
- 目标:保障企业资金需求,帮助恢复生产

东方金诚分析

- 再贷款利率: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1.75%
- 积极影响:短期内形成信贷投放,推动三季度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 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精准滴灌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功能:兼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 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资金与特定领域信贷挂钩
- 流动性支持: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信贷政策导向

- 上半年举措: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扩大信贷投放
- 利率调整:1月份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
- 余额情况:6月末支农再贷款余额6771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1.7万亿元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 主要思路: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
- 再贷款再贴现:保持政策稳定性,推动各类专项再贷款工具
- 激励模式:根据信贷发放量或余额增量提供再贷款资金或激励资金

再贷款详情

- 支农再贷款:自1999年起,支持涉农信贷投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
- 支小再贷款:自2014年起,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
0
0
28年政策性贷款落地
28年政策性贷款落地

- 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表示,28年期的长周期贷款为企业提供了长期资金保障。
-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与光电子先导院签订了总额5亿元的28年期贷款协议,并已发放首笔2000万元贷款。
- 贷款将支持“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旨在补强国内硅光中试代工的薄弱环节。

政策性银行的角色

- 政策性银行以支持政府产业政策为目标,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该笔长期贷款能够落地的原因。
- 商业银行通常不会发放如此长期限的企业贷款,因为需要保证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匹配。

企业对长期资金的需求

- 硅光中试平台作为创新型基础设施,需要耐心资金支持,因其可能面临回报周期长的问题。
- 长期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稳定发展,避免因短期业绩目标产生的偏差。

科技创新的支持措施

- 国务院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多项政策,强调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 国家开发银行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设立了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支持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研发。

结论

- 此次28年期贷款的落地体现了金融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大,有助于缓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0
0
存贷款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
存贷款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
- 市场化进程: 自改革开放起逐步推进,至20世纪90年代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 当前状态: 存贷款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定价。
- 历史变迁: 从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转变为市场供求决定的机制。
- 行业自律: 通过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 未来方向: 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机制作用。

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
- 改革进展: 在已建立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基础上,明确央行主要政策利率。
- 公开市场操作: 调整为固定利率的数量招标,增加午后临时正、逆回购操作。
- LPR完善: 理顺短期政策利率到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
- 未来展望: 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收窄利率走廊宽度。

支持住房租赁产业可持续发展
- 政策背景: 旨在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 金融支持: 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推出房地产支持政策组合。
- 市场潜力: 预计未来租房需求人口超过2亿人。
- 激活存量: 推出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住房租赁产业发展。

资管产品净值机制对公众投资者的影响
- 净值化管理: 有助于明确风险与收益归属,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 投资者教育: 需要投资者理解净值波动风险,树立科学投资理念。
- 市场波动: 净值化初期可能出现市场“羊群效应”,需谨慎对待。
- 风险提示: 投资者应综合评估风险与收益,理性选择投资产品。

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走向
- 美国经济数据: 物价和就业数据变化预示美联储降息可能性。
- 政策依赖数据: 美联储降息时点将取决于未来经济数据表现。
- 外溢影响: 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对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影响。
- 应对措施: 中国将继续关注主要经济体政策动向,合理应对挑战。
0
0
他的评论 更多
暂无数据
他的文章 更多
暂无数据
他的问答 更多
暂无数据
他的视频 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