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份A股半年报披露 基金调仓路径进一步清晰
截至8月5日已有110份A股中报公布,基金持仓情况更清晰。
- 78家公司获公募基金持有:
- 在千亿市值公司中,药明康德被中欧医疗健康小幅减持,但同时获得两只ETF增持。
- 宁德时代作为第二大重仓股,易方达创业板ETF减持18万股。
- 牧原股份和南京银行的持仓以指数基金为主,其中两只公募基金对牧原股份进行了增持。
- 在市值中等或偏小的股票中:
- 辉煌科技、乐鑫科技、亚翔集成、立华股份等业绩较好个股获得基金加仓。
- 例如,5只公募基金新进辉煌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国泰基金旗下两只产品新进成为亚翔集成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庚基金增持立华股份。
- 也有部分股票被减持:
- 如甘源食品、容百科技等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个股被部分基金减持。
当“红”行情迎当头一击 基金经理分歧加大
当“红”行情迎当头一击 基金经理分歧加大
# 2024年08月02日 06:20 作者:杨皖玉 张凌之 来源: 中国证券报
# 红利指数创年内单月最大跌幅
- 7月,红利指数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
- 上证红利指数跌超5%,中证红利指数跌4.48%。
- 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7月跌幅超过7%。
# 红利ETF表现不佳,但资金越跌越买
- 68只红利相关主题ETF中,仅有15只产品在7月实现正收益。
- 三只跟踪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ETF在7月回撤超10%。
- 即使在调整行情背景下,部分红利ETF仍在7月获净申购。
# 基金经理对红利资产出现分歧
- 部分基金经理在二季度减仓红利相关个股,如鲍无可、谭丽等。
- 焦巍、许拓等基金经理则大举加仓红利相关个股。
# 策略持续性待验证
- 部分机构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红利资产估值已回到历史均值水平,低利率环境下仍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 但也有一些机构对红利策略的持续性持有不同观点,认为下半年红利资产结构分化的概率较大。
突发!工行、农行同日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5年定期年利率仅1.8%!新一轮存款降息要来了?
1. 2024年7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同时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调整后,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35%、1.45%、1.75%、1.8%。
2. 今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经调降两轮,分别在2月20日和7月22日。多家中小银行也在近期降低了存款利率,业内人士认为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3. 云南、广西等地的多家银行对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调整,降幅可达40个基点。例如,江川兴福村镇银行和广西灌阳农村商业银行分别在7月25日和7月23日调整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4.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也对部分期限存款优惠利率进行了下调,自7月23日起,1万元起存的定期存款最高优惠年利率为1年期1.95%、2年期2.15%、3年期和5年期均为2.45%。
5. 经过多轮降息后,全国性银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均已降至3%以下。中小银行虽然也多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但相比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仍具有利率优势。
6. 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存款利率还有调降可能。银行利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为存款进行合理重定价,以缓解净息差压力,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并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拓展空间。
7.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历史低位1.54%,较年初下降15个基点,跌破了净息差1.8%的警戒线。业内普遍认为存款降息仍有必要持续强化,国内存款利率仍有新一轮下调可能。
8. 预计后续将采取大行调整、中小银行梯次跟进的方式,确保存款市场平稳有序。
三季度开局调研忙 机构“瞄准”景气度上升行业
进入三季度,基金机构调研集中在景气度上升的行业,如消费电子、人工智能(AI)、养殖和上游资源品等。消费电子市场新品发布季,全球智能手机和PC市场复苏,部分龙头企业业绩出现拐点。机构对消费电子产业链的调研热度上升,关注点包括AI对行业及公司的影响、出海情况、下半年订单情况和行业未来展望。
歌尔股份和生益电子等公司接受了多家机构的调研,关注焦点包括二季度业绩改善原因及下半年业绩展望。晶晨股份和中际旭创等AI算力领域龙头企业也受到机构关注。部分基金产品已增加消费电子板块的仓位,认为AI大模型在端侧的逻辑可能带来新一轮换机潮,刺激电子半导体产业复苏。
生猪养殖企业如牧原股份、巨星农牧等迎来机构调研,关注行业景气度回暖趋势。中金公司指出,生猪行业经历深亏损后迎来景气反转,下半年行业存在供需两端共振,猪价具备向上支撑。
上游资源品也是机构看好的景气反转方向。兴业证券研报称,有色金属、化工、石油石化等资源品价格上涨,受益于旺季、涨价和降息预期的共振,有望成为市场主线。广发资源优选股票二季报显示,继续看好全球定价资源品和红利品种的投资机会。
化工龙头ETF的二季报表示,中长期看,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中下游化工企业成本有望改善,顺周期板块的化工行业有望受益,看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化工龙头标的。
890亿元!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成立 两家上市券商参与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成立,总出资额达到890.03亿元,计划投资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具体来看,集成电路母基金出资额为450.01亿元,生物医药母基金为215.01亿元,人工智能母基金为225.01亿元。这些基金的合伙人包括上海市级和区级投资平台、上海本地国企和券商,其中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参与设立。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其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实控人为上海市国资委。
上海国投董事长袁国华表示,国有资本投资平台应发挥国有资本的功能性作用,支持早期人工智能企业形成长周期的支持模式。业内人士认为,国资参与新兴产业投资可以缩短产业发展周期,尽管存在较大的失败风险。
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的参与,特别是国泰君安通过其全资子公司证裕投资公司,拟出资不超过10亿元参与三大母基金的设立,旨在战略层面助力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并购整合。同时,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的规模庞大,为公司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存在大量投行、财富管理、资管、财务顾问等协同业务的机会。
耗资超240亿!“国家队”二季度再次出手增持宽基ETF
- "国家队"在2024年二季度增持了多只宽基ETF,耗资超过240亿元。
- 中央汇金增持了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增持份额分别为30.51亿份、28.83亿份、12.58亿份和10.51亿份。
- 截至7月19日,4只头部沪深300ETF合计规模超过63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 沪深300ETF的成交额在7月15日至19日创下近5个月的新高,累计达到908亿元。
- 基金经理普遍看好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认为市场估值具有吸引力,配置机会大于风险。
以上信息来源于券商中国,由东方财富网编辑发布。
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机构仍看涨后市
1. 国际金价在经过一段时间震荡盘整后,再次创下新高。7月16日,纽约市场金价一度升至每盎司2440美元上方;7月17日,现货黄金最高升至2482美元/盎司。今年以来,国际金价累计上涨逾18%。
2. 推动金价上涨的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避险情绪的升温、美元指数的走弱、地缘政治风险和通胀压力。
3.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这使得黄金多头处于蓄势待发状态。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CPI环比下降0.1%,为四年多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导致金价一度上涨2.3%。
4. 各国央行持续购入黄金是推动金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各国央行净买入量为10吨。6月份公布的报告显示,全球70家接受调查的央行中,超八成预计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将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长。
5. 分析师黄俊预计,如果美联储在下半年如期降息,金价仍有可能进一步上涨,目标价格可看到每盎司3000美元附近。洪仕宾预计未来金价仍将保持上涨趋势,但上涨空间可能受到全球经济复苏、通胀压力、地缘政治风险和避险情绪的影响。
6. 投资者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合理配置资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上半年金价涨幅超12% 多国央行继续增持黄金 黄金“牛市”尚未落幕
1. 今年年初至今,金价持续上扬,现货黄金价格半年已涨12%,表现优于其他投资类别。分析人士认为黄金价格上涨有其基础因素,全球黄金需求稳固,黄金牛市尚未结束。
2. 广州东山百货业务部经理戴崇业表示,由于金价持续上扬,投资者套现获利,也有趁高金价卖出旧金饰,或等待金价回落再买入。
3. 国际金价一度创下历史新高。截至6月28日,伦敦现货黄金和COMEX黄金期货收盘价分别较年初上涨约12%和13%。上海黄金交易所公布的现货黄金价格(AU9999)也较年初上涨约13%。
4.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贵金属研究员刘诗瑶认为,金价上涨归因于美国通胀预期上升。只要美国财政赤字问题未解决,通胀预期难以消除,为黄金价格上涨提供坚实基础。
5. 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近30%的受访央行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黄金储备。央行储备经理希望通过黄金降低风险,应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6.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6月储备资产数据,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24万亿美元,较5月末下降97亿美元。黄金储备7280万盎司,与上月持平,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两个月暂停增持黄金。
7. 分析认为,当前黄金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中国人民银行适当调整增持节奏有助于控制成本,后期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刘诗瑶表示,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增加,波兰、卡塔尔、新加坡等国央行也加入了购金行列。
央行新增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影响多大?
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将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操作时间为工作日16:00—16:20,期限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个基点和加点50个基点。
此举相当于新增了日间流动性管理工具,有助于稳定市场流动性,同时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在利率走廊的辅助下,引导市场基准利率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新增的隔夜正、逆回购操作利率分别为1.6%、2.3%,非对称加点设置利率上下限,为跨月和跨季的资金成本设置了上限。这有助于调节流动性,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
多位专家认为,央行新增隔夜正、逆回购操作,再次释放央行将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的态度。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
市场专家认为,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中央银行主要聚焦于管好短端利率,中长期利率通常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效果更好。逐步淡化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政策色彩,进而理顺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是下阶段健全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的重要方向。
央行借入国债会否终结本轮债牛?
2024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以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央行已与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可用出借的中长期国债达数千亿元。此举导致国债期货价格下跌。
央行此举的背景是,年初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5-6月下行趋势加剧,主要由于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市场对经济前景担忧增加。央行关注长期国债收益率,因为过低的收益率可能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并导致经济“脱实向虚”。
尽管央行将采取措施确保利率回升至合理区间,但考虑到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中期来看,需警惕长期国债收益率大幅反弹风险,主要取决于潜在经济增速和通胀预期。长期来看,债券牛市逻辑仍然成立,但投资者应警惕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风险。